房产中介首付贷被叫停
中房报记者 鞠晓波 北京报道
房产中介的首付贷在经历一系列的舆论风波与监管层发声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在上海链家
事件之后,有关中介金融业务是否合规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直到3月9日,金融监管部门传来
消息,正计划打击发放贷款用于房屋贷款首付的行为。
3月9日,据媒体报道,北京市金融工作局正在指导北京市网贷协会摸底涉嫌高杠杆房贷情况,
并与市住建委约谈了链家。在此背景下,市场上主流房地产中介机构的首付贷业务已停止。
与此同时,北京二手房市场的高热状态在持续两周多之后开始降温,加之中介金融工具收紧等
因素,部分区域门店的成交速度已在减缓。
首付贷监管风声趋紧
据业内的测算,在一线城市的购房人群中约有10%的人选择首付贷,可以贷到房屋总值的10%,
实际比例并不大。但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房地报记者表示,“首付贷如果缺乏监管确实存在一
定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房价上涨较快的上海和深圳,的确会助长一些群体利用首付贷等工具杠
杆炒房。”实际上,市场上经营首付贷业务的机构很多,包括开发商、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
(P2P)多年前就已开始尝试首付贷业务。而房地产中介机构只是近两年才推出这类业务。特别
是春节后各大一线城市房价的暴涨,以及链家事件,使首付贷产品的安全性受到质疑。首付贷
成为舆论所指的全国一二线城市出现楼市抢房潮的罪魁祸首。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部分中介机构都停止了该项目业务。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到
,受中介行业甚嚣尘上的“场外配资”事件以及近期传出的监管部门将打击机构发放首付贷事
件的影响,从上周开始个别中介就已经停止了首付贷和过桥贷的金融业务。记者从北京链家地
产门店了解到,该公司这两种金融业务都已于3月7日暂停。“今天刚刚开会公布停止,过几天
金融部会公布。”顺义区一家中介门店经理则表示,类似首付贷的“过桥贷”也是一种衍生金融产品,中介机构
的资金业务基本都有这种产品,最主要的是看是否有强制消费。“首付贷是最近两年才有的。
用‘过桥贷’的比例不到10%。”“先叫停来摸清楚首付贷的基本情况,再来针对不同的情况出台不同的监管政策。”亚豪机构
市场总监郭毅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首付贷叫停,是因为这块的业务监管处于真空状态,
“不管是P2P平台、开发商还是中介,和第三方银行合作,只是提供一个服务或赚取息差,这样
的首付贷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短期的过桥资金的形式,相对来说对市场影响不大”。
二手房热度或已见顶
最近,在北京的二手房行业“朋友圈”里流传一段话,足以显示出当前北京二手房市场的火热
。“现在在北京买房子的客户必备以下条件:有足够的首付,因为现在银行评估跟不上市场价
了。有强大的心脏承受力,因为现在的业主,上午‘反价’,下午还‘反价’。”据伟业我爱我家集团数据中心统计,2016年2月29日至3月6日,北京市二手房共网签4719套,环
比增长6.2%,同比增长129.3%。
事实上,火热的市场背后,是宽松货币政策与市场预期等诸多因素。特别是最近每平方米46万
元的“天价学区房”再次搅热了学区房市场。记者从伟嘉安捷了解到,今年又到开学季,二手
房市场中购买学区房的需求逐渐增多。尽管日前教育部欲推行“多校划片”等政策,大有为学
区房降温之势,但很多学生家长们仍然积极挑选购买学区房。
“北京目前的新房库存已经比较紧张了。剔除自住房等保障房库存比例,实际纯商品房住宅库
存只有6.2万套。”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北区项目及开发顾问部负责人熊志坤介绍,春节后北京楼
市成交量的攀升,使得库存量进一步下跌,截至3月7日,北京商品房住宅库存量仅为68949套,
比1月1日的78415套下跌12%。这也是自2014年5月10日以来,首次跌下7万套,达到近两年来最
低值。
“从纯商品房住宅各户型的库存占比情况看,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库存占比约30%;按照面
积计算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占比仅为13.8%。从目前的市场供需看,中小户型最稀缺。”熊志坤
表示。
克而瑞咨询分析师李春燕表示,从同比数据来看,深圳、上海和北京涨幅居全国前三。在降首
付、调整契税、营业税,以及地方政策等利好之下,加之部分城市供应量不足,一线城市和热
门二线城市的二手房市场价格在春节后出现了一轮上涨。
而中介首付贷与过桥贷等金融工具对于一线楼市成交的加速与助推作用亦不能忽视。
北京的新房市场还在逐步升温,但二手房经历节后的快速回暖后,热度有所下降。3月7日以后,记者调查了解到,北京高热的二手房市场有略微回落的迹象。北京西三环某中介
门店有四五个经纪人,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只有两个咨询商铺的客户上门。中介销售人员坦
承,“这一轮上涨应该也见顶了”。
克而瑞信息集团董事长丁祖昱认为,从挂牌价来看,北上深二手房普遍上涨了10%左右,但实际
成交价的上涨并没有这么多。丁祖昱认为,一旦“炒房”得以控制,房价也将回归理性。大多
数城市如今的供求关系相对均衡,甚至是供大于求的。北京、上海、深圳市场相对比较火爆,
但价格涨幅已经不小。从短期来看,部分城市的房价可能还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从整体的供
求关系来看,今年并不具备房价暴涨的基本条件。
- 贵州获8.6亿元用于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 2021-02-25
- 回乡置业减少 贵阳2月楼市冷清 2021-02-25
- “三条红线”后 房企首轮退市警报拉响 2021-02-25